亦僧亦俗、自内及外: 东亚大视野下的佛教与教育 国际研讨会

亦僧亦俗、自内及外: 东亚大视野下的佛教与教育 国际研讨会

Between the Sacred & the Secular,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Buddhism & Education under the East Asian Perspectives

“亦僧亦俗、自内及外:东亚大视野下的佛教与教育” 国际研讨会

(中國山西五台山、2019年6月3-5日)

现向各界学者诚挚征稿! 本次研讨会由五台山东方佛教文化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伦理与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拔地入云”计划 (www.frogbear.org)(由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所赞助的一个大型国际性丶跨学科的有关佛学与东亚宗教的多年研究计划)协办,山西忻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此次研讨会将于2019年6月3日至5日于五台山举行。

佛陀驻世之际,即非仅自度,而广宣教化,普度众生,以开启芸芸之真如自性,使获解脱自在。其身体力行与所遗三藏十二分教亦为后世之教育典范。故后世佛子奉为戒、定、慧三学,以调适自身并济世度人。古典佛教之教育法,有诸多可供注目者,为其广设本生、譬喻、因缘以行法,善巧以度化,多观机施教之法门等,皆有异于中国古代世俗教育之处。至于中世以降,禅宗之教育更是观机逗教、触类旁通、别开生面,使旧有佛教教育达到一全新之阶段。

就学科内容而言,佛教教育也是非常开放之系统,所谓“菩薩求法,应于五明处求”,即除内明(佛教知识)外,还包括语言文字学、逻辑学、医学与药学、各种工巧制作技艺等世间学问。这些世俗学问与技艺的追求、教授传承就使佛教之教育远远超越了佛教学理之畛域,并对世俗社会产生了重大之影响。

故而,就前现代时期中国教育之稀缺性而言,僧侣阶层既掌握宗教知识,又享有世俗文化之知识(所谓“俗学”)。而各种寺院,也就自然成为各种知识之储备场所与各类神圣与世俗知识交融与传递之绝佳地点。尤可注意者,乃是以中国古代本具多重社会功能之丛林寺院,除对僧团与佛教社群内部提供教育资源外,亦承担部分私学之功能。因此,就在古代官学、世俗私学之外,又开宗教私学之一门。其深具之独特性,已然获得了敦煌遗书发现之证明。古代讲经分僧讲与俗讲。除了内部的讲经说法(“僧讲”)外,寺院还重视面对普罗大众的、公开的讲经活动(即俗讲)。寺院讲堂连接着僧众与俗众,深具佛教教育的开放性并广摄大众:除出家众之外,准备出家之在家学童、沙弥、沙弥尼,以及世俗公众都能优逰其中。

此外,在官方提供资源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系统缺位的中古中国,作为私家藏书的佛教寺院藏经楼,因其同时具备宗教与世俗藏书之传统,就在很大程度上部分提供了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寺院作为一个宗教和世俗知识的储备基地,并同时具备邸店、救济、社会福利、娱乐文化中心等多重社会职能。寺院藏书不仅来自私藏,也得自官赠,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吸引了各阶层知识分子前来查阅。仕人墨客公私羁旅或备战科考途中,都愿意留宿寺院,披览群籍。寺院也因此为中古宗教、世俗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知识贮藏、拷贝、传播与获得的场所。

佛教来自于印度次大陆, 历经中亚、南亚与东南亚诸国,辗转传入中土;又经中国远播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佛教本身就是一知识传播与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佛教的各种寺院则是这一载体的硬件设施配套。 随着佛教的传入东亚,来自南亚与中亚的天文学、历算学、医学、药学、化学、动植物学、制糖术、建筑学、绘画与雕塑技艺等诸多知识文明也一同传入。在此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中,佛教寺院成为这些伴随佛教知识而传播的世俗知识的传递之所,而僧人也在这种“俗学”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多重的文化角色。并且,随着汉传佛教的传播,很多相关的科技知识也日益东渐,并通过特殊的寺院教育形式而使得人类文明获得传播与传承。像唐代的一些大寺,如西明寺、青龙寺、大兴善寺等,便是这种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与知识的中继站。而一些重要的僧侣,如僧一行 (683-727),就同时兼具天文学家、历算学家与密教僧侣等多重身份,而他本人传奇的一生与绚烂的职业生涯则是唐代寺院教育兼具国际性、开放性的绝佳写照。

为了重新回溯在此一东亚大视野下佛教教育所扮演的文明传承的特殊作用,本次研讨会的讨论主题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数种:

  • 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佛教教育的传统、发展与未来;
  • 东亚私学传统背景下的寺院教育;
  • 以寺院为中心的学术与教育网络构建与扩张;
  • 寺院藏经传统与东亚图书庋藏制度;
  • 南亚、东南亚与东亚佛教教育之比较;
  • 在中亚及东亚地区,佛教教育资源之跨境流通与传播;
  • 佛教教育与中外文化交流;
  • 佛教寺院之教育资金来源、人员角色、资源储备、运作方式等;
  • 禅宗观机逗教的施教方法与现代教育;
  • 敦煌文书所见僧学与俗学的交融。

会议组委会欢迎任何有关东亚大视野下佛教与教育研究的投稿。与会的相关费用,包括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将由会议组织方承担。会议组织方也将视资金的宽裕度,为有需要的与会成员提供部分旅费津贴。请将论文研究计划与个人简历於2019年3月31日前电邮至FrogBear.Project@ubc.ca。

研讨会英文卷论文集将收录英文著述的论文以及数篇非英文论文的英文翻译;中文卷论文集将择期尽快出版,除将收录对中国国内研究同仁有所裨益的英文论文外,还将收录全部非中文论文的汉译版本。2019年5月15日前有把握完成论文初稿,并在2019年年底前能够完成出版水准论文的学者,欢迎申请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