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商業、市場與功德:古今佛教與經濟的互動

佛教與商業、市場與功德:古今佛教與經濟的互動

國際研討會規劃

作为新興的交叉研究領域,佛教與經濟之關聯正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富有影響的德國著名學者馬克思·韋伯(Max Weber)在討論新教倫理時,曾認為佛教的遁世態度切斷了其與任何經濟倫理的關聯。然而,佛教經濟史、社會史及人類學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漸轉變了學術界關於佛教僧尼與世隔絕、遺世孤立的刻板印像。縱觀古今,寺院和僧團一直是其所在社會的重要經濟力量:透過以慈悲和功德為基礎的淨財募施、慈善事業以及商業經營等途徑,佛教影響力得以深入社會各個方面,為其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經濟學和社會學領域的中外學者在面對當代社會資源環境、商業倫理、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的議題時,亦開始把目光投向佛教,希望從中尋求對改善當今社會經濟問題有所助益的見地和實踐方法。在這樣的語境之下,對佛教經濟活動和經營理念的歷史性探索,與當代社會經濟的現實性問題相交,形成了與佛教相關的歷史學、宗教學、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新範疇。

為此,以增進各領域學者交流溝通、相互啟發為目的,“市場與功德”學術會議將於2017年6月16日到18日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舉行。此次會議由UBC佛教研究論壇和“佛教與東亞宗教”(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 www.frogbear.org)項目資助,該項目作為跨國界、跨學科的長期研究課題,新近得到了加拿大聯邦政府社會和人文科學研究委員會(SSHRC)的基金支持。會議組織者在此誠摯邀請關注佛教與經濟交叉研究的學者提交論文,從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文本學以及其他角度深化學術界對佛教經濟史與當代經濟議題相關性的理解。論文可涵蓋(但不限於)以下話題:

  • 社會經濟學理論方法在研究佛教活動及其效果上的運用和局限;
  • 佛教經濟學領域的新發展;
  • 與佛教藝術相關的器物製造等活動中存在的經濟關係;
  • 佛教理念對經濟實踐研究的啟發;
  • 佛教、經濟與性別之間的交叉研究;
  • 東亞佛教和企業創新文化之間的關聯;
  • 佛教經濟實踐在過去及當下跨區域交流中所承擔的角色,特別是和所謂的絲綢之路以及書籍之路相關的研究;
  • 在環境方面,佛教活動可能帶來的效用;
  • 科技變革與佛教實踐(如創造功德)之間的關聯;
  • 寺廟與僧侶在資財的創造、使用和轉化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和“無盡藏”相關的印度大乘佛教理念和實踐,以及據稱實踐了“無盡藏”理念的中國隋唐時期的三階教;
  • 對於佛教在促進經濟或倡導平等等方面有所啟發的故事、歷史或當代實例。

會議組織者歡迎基於任何佛教派別的論文提案,亦不必局限於上述話題。主辦方將會負責包括食宿在內的會議期間所有開支,同時也將為每位受邀學者提供一定的旅行補貼。目前,主辦方已向25位資深學者發出了邀請,同時還希望有其他10到15位研究者(特別是年輕學者)參與。有意向的學者,請在2016年11月30日前將論文提案和最新簡歷發至陳金華教授郵箱(jinhuachen201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