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學佛:海外中國學生在美國的佛教網絡

在國外學佛:海外中國學生在美國的佛教網絡

 

時間:5月9日下午5點(台灣) |  上午 11:00(巴黎) |  凌晨 2:00(溫哥華)

Inalco, Auditorium Georges Dumézil, 2 rue de Lille, 75007 Paris

YouTube 直播

 

按此瀏覽演講英文

按此瀏覽演講中文

 

摘要:過去十年間,赴海外攻讀本科學位的中國大陸青年學生的數量顯著增加。儘管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和新冠疫情的限制,美國仍然是中國學生的首選留學目的地。已有研究表明,美國的基督教組織常會試圖吸引這些海外中國學生皈依基督教,而是我的研究則提出,部分留學生也被吸納到來自臺灣的跨國佛教團體當中。儘管佛教在中國受到的歧視比基督教要少,但在高度世俗化的環境下,許多中國城市居民對佛教的教義和實踐仍然所知甚少。因此,中國海外留學生可能是第一次在美國接觸各種形式的漢傳佛教。佛教對這些留學生有吸引力,因爲它可以提供特定的文化心理支撐、與同齡的華人結識的機會,並使他們得以探索之前不甚瞭解的他們自身文化的某些方面。本研究聚焦三位中國青年,他們在大學期間參與了由臺灣佛教組織中臺山在亞特蘭大和休斯頓開辦的禪修中心的活動。本次演講將探討這個組織如何改變了這些學生的在美生活,以及他們如何在畢業後將中臺山的教義帶回中國大陸。最後,演講將探討留學生回國後對中國大陸佛教景觀的多樣化帶來的潛在影響。

 

關於演講者:加雷思·費舍爾(雪城大學)
加雷思·費舍爾2006年於弗吉尼亞大學獲得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目前是雪城大學宗教與人類學副教授。他關注21世紀中國佛教復興,主要有兩項研究。第一個項目研究在21世紀初期,中國在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北京的下崗工人如何通過皈依佛教獲得新的道德目標。第二個項目關注中國城市中的僧俗信衆如何籌建新寺,以實現他們對社會改革的道德願景,並考察這種新的建廟活動如何在當今中國創造性地重新劃分了宗教和世俗之間的界限。加雷思·費舍爾曾兩獲富布萊特資助以及耶魯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族裔多樣性研究所的研究資助。

 

與談人:潘君亮(巴黎西岱大学)
潘君亮博士二零一三年畢業於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現為巴黎西岱大学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民間宗教,道教以及海外華人移民宗教。其最新出版的專著與文章包括《溫州道教史》(2022)與 “Le médiumnisme wenzhou en contexte diasporique : continuité et adaptation” (2023).

 

 

主持人:汲喆 (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
汲喆,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Inalco)社會學教授、東語-聖嚴近現代漢傳佛教講座教授,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的共同創辦人與創始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近現代漢傳佛教、政教關係、宗教全球化、宗教社會學理論及法國漢學。近著有《宗教、現代性與時間性:當代禪宗的社會學》 (CNRS Editions, 2016),主編有《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兩次復興》(與Daniela Campo、王啟元合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得道與成聖——現代中國宗教權威的建構》(與David Ownby 和 Vincent Goossaert 合編,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當代中國佛教:妥協、繼承與創新》(與 Gareth Fisher 和 André Laliberté 合編,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9)等。

參閱原始帖子

 

關於 “印證佛學系列講座”:
印證佛學系列講座於2021年9月啓動,是由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研究所)、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開展的。該系列講座是為了致敬慈濟創始人證嚴上人及其導師印順長老(1906–2005)而設立,旨在促進相關課題的佛學研究。

 

點擊下載海報

rs Poster_Gareth Fisher distinguished lecture_May 9_versio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