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寺”:中國神聖空間書系

神聖空間對任何宗教傳統來說都是一個核心元素,對像佛教這樣跨文化的宗教則更是如此。實際上,很難誇大神聖空間在佛教史上的重要性。雖然佛教神聖地界的重要性,其深遠與廣泛已然引起諸多領域學者的注意,但說到針對具體宗教實踐地的研究和詮釋中古中國宗教聖地的一般性的方法,還面臨許多工作要做。

為填補上述學術空白,本叢書收取了針對名山大寺的跨領域、深人的研究。非僅對於中國,在許多情況下甚至對整個東亞而言,這類地界意義非凡。因此整合資源,重點突破,抓住國際研討會的良好機遇,來推進質優行遠的學術成果即為當務之急。為此,五臺山東方佛教文化研究院將聯合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倫理與宗教研究院、浙江大學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在全國挑選100 座有特點、歷史上有影響力,尤其是具有國際聲譽的名山及其附屬大寺,或雖無名山依託但仍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寺,在20-30 年時間內,每年就其中的4-5 座名山或大寺各召開一次相當規模的國際研討會。優秀的會議論文會收人論文集,分為中英兩冊。負責《名山大寺》書系的資深學者將會推薦青年才俊來接手論文集的編輯與相關會議的組織工作。經同領域學者評審後,我們便可以將達到發表水準的論文呈獻給中英文讀者。本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五臺山國際研討會及隨後的論文集出版為開端: (http://blogs.ubc.ca/dewei/studies-of-the-wutai-cult-in-multidisciplinaryandtransbordercultural-approaches/)

 

Series on Famed Mountains and Great Monasteries (Chinese)

Sacred spac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y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transcultural religions such as Buddhism. Indeed, it would be hard to exaggerate the importance of holy sites in Buddhist history. While the far-reaching and widespread significance of Buddhist sacred territori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there remains much work to be done both on specific locales of practice and interpretative strategies for understanding sacred sites in medieval China generally.

This book series proposes to fill this scholarly gap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and in-depth studies of “famed mountains and great temples” (mingshan dasi 名山大寺), territories of exceptional importance in China and, in many cases, throughout the whole of East Asia. Our group focuses efforts on 20-30 mountains celebrated for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usually also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the temples clustered on their peaks, and 50-60 individual temples of great renown in their own right.

 

 

本叢書所收人的著作特別注重考察歷史和思想史的脈絡。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屯作為研究對象的名山大寺才會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之中被賦予特別的宗教意義。這些研究都圍繞三個課題。(1) 探索傳說文學和地方史如何展現某山某寺的神聖性; (2) 探討聖跡、聖物在營造神聖地界中的角色; (3) 檢討圖像在創造、再創造、以及維持佛教聖地過程中的重要性——包括繪畫、造像,以及地圖。佛教聖地的研究可以為學者創造絕佳良機,並將對圖像、聖物聖跡、宗教傳說的創作和再創作的學術解讀,與藝術史、文學研究以及其他各類專業研究結合起來。

本系列旨在研究佛教聖地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歷史與現實之中起到的多重宗教與非宗教作用。宗教寺院通常被認為是世俗與凡塵世界同神聖與純粹世界之間的分界標誌,並在許多情況下以作為擺脫日常生活污染的場域和進行宗教活動的道場而著名。然而,大量證據表明,儘管都被認為超然物外,東亞地區的宗教實踐的場域,和世界各地的宗教場域一樣,仍然在不同程度上與凡世有所互動,並因此促成了不同類型的紐帶的形成:包括經濟夥伴間的,家庭成員間的以及政治團體間的關係。本研究系列將研究在構建東亞的社會、政治、經濟、商業、教育,乃至外交關係和網絡上,寺院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具體言之,則包括:

  1. 作為政治力量角逐的場所,宗教團體據以延展與世俗支持者互動的平臺;
  2. 作為貿易中心和經濟活動的場所;
  3. 作為藝術、文學作品創作與展示的場所;
  4. 作為圖書館及創建和維繫學術網絡的場所;
  5. 從事醫療及其他旨在提高人類福祉活動的場所;
  6. 作為外交網絡的平臺一—尤其通過與來自東亞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宗教團體的交流而建立起來的外交網絡;
  7. 作為戲劇及其他類型表演的舞臺;
  8. 作為培育武術傳統的基地。

我需要藉助這些研究來引起對名山大寺重要意義的關注,這種意義既在宗教領域之內亦存乎其外,這裡所彙集的研究成果將凸顯東亞地區歷史與現實的一個側面,雖然此一方面非常重要的相關研究仍嫌不足。

每次國際會議之後,除了中、英文會議論文集的編集,我們還將製作出有關各聖地的紀錄片和播客。這些資料將探索名山大寺的歷史重要性與現實意義。這些資料將吸納我們眾多同仁的最新研究成果,並藉助學界內外專家們的一臂之力,我們得以面向眾非學術的受眾,包括政策制定者、地方性社團(尤其是東亞的宗教群體)、在校大學生及學校群體。記錄片中的雙語字幕,將使我們與對中國佛教情有獨鍾或對東亞文化抱有廣泛興趣的團體有更為深入的接觸。

此項系統工程的各項目,會專注於同各座名山大寺有關的佛教歷史與文化。因應時下研究“一帶一路”的熱潮,我們也會選取歷史上對國際交往與文化傳播起到重大作用的一些名山大寺,來重點彰顯佛教對傳播漢傳佛教文化的功能與作用。對名山大寺的研究,不應侷限於單座名山大寺本身的歷史與意義,它還需要通過將各山、寺置於弘大的歷史、政治、文化、經濟,乃至軍事與外交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以倡導一種既具大格局,又綿密、踏實的學風。同傳統的那種以宗為經、以派為緯的研究方法相區隔,本系列著重從更寬廣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來研究佛教在宗教世界之外的作用與功能,以合理地闡釋佛教在中國乃至東亞歷兩千年演變而不墜的內在邏輯與生命力。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持久的研討會—一論文集系列來搭建一個穩固的中外學術交流的平臺,以培養數代學術新人,同時也希望構建學界與教界之間更健康、更友好、更富建設性的新型關係,以爭取雙贏共榮。

《名山大寺》書系將實現真正的學科交叉。我們的撰稿人將運用宗教學、政治史、藝術史、經濟和國際貿易史等領域的方法,並且激發對東亞佛教的全新研究範式。除了漢學家和佛學家之外,本叢書還可能引起其他領域專家的興趣,包括政治學、比較宗教學、藝術和建築、中國經濟史和國際貿易、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專家,以及從事文化衝突、國際關係研究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