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之境:對冥想的媒介理論批判

心外之境:對冥想的媒介理論批判

Kwanon Z, 由 Wang Zi Won創作。

 

本講座將幷通過YouTube 提供中英文直播。

 

按此瀏覽英文演講

按此瀏覽中文演講

 

活動時間:美東時間2025年4月10日(周四),5:30 – 7:00 PM

主講嘉賓:R·約翰·威廉姆斯(R. John Williams),耶魯大學英語文學、電影與媒介硏究教授

與談嘉賓:艾鴻章(Johan Elverskog),南衛理公會大學戴德曼家族傑出教授

活動綫下舉辦地點:Room 422, 485 Broadwa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內容摘要:

近年來,針對冥想實踐的若干重要批評理論相繼涌現。其中許多理論傾向將冥想視為新自由主義實踐的一部分,認為其目標是將情感健康進行个體私有化。另一些批評則著眼於冥想潛在的弊端:對部分人群而言,比起療愈,冥想可能誘發包括焦慮、抑鬱與解離性障礙等情感困境。然而反觀現實,時至今日,幾乎每一所主流機構都設立了某種冥想訓練項目或專用空間,幷宣稱其能助於延年益壽、提昇工作表現、在注意力渙散時代保持專注、治愈創傷,以及增強共情能力。

有鑑於此,本演講無意再對冥想的預設效果提出新論,而旨在審視支撐這項實踐的心智哲學體系。我們在此發問:冥想是否預先假定了某種將心智或意識視為”媒介”的理論?若是如此,這一理論背後潛藏著何種媒介理論假設?若將冥想視為一種”內在論”(internalist)的冥思技術——其特徵體現為不斷演進的媒介參與認知體繫——這又將如何重構我們對於這項實踐的理解?

 

關於主講嘉賓:

R·約翰·威廉姆斯(R. John Williams),耶魯大學英語文學、電影與媒介硏究教授。著有《機械中的佛陀:藝術、技術與東西方的相遇》(The Buddha in the Machine: Art, Technology, and the Meeting of East and West),硏究領域涵蓋宗教、未來學、系統理論、精神分析及影視文化。其新作《心外之境:對冥想的媒介理論批判》(Out of Mind: A Media-Theoretical Critique of Meditation),即將出版於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探討二十世紀沉思實踐演變中傳播技術所扮演的角色。

 

 

關於與談嘉賓:

Johan Elverskog is Dedman Famil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and currently Editor of Modern Asian Studies. He is the author and editor of eleven books, including most recently, The Buddha’s Footprint (2020), The Precious Summary (2023) and A History of Uyghur Buddhism (2024). He is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fellowships, and his wor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Korean, Russian and Turkish. His current projects include A Barbarian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Fathers and Sons of Chinggis Khan. In 2025-2026 he will be a Fellow at the Swedish Collegium for Advanced Study.

 

關於“印證佛學系列講座”:印證佛學系列講座於2021年9月啟動,是由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研究所)、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進行的。 此系列講座是為了致敬慈濟創始人證嚴上人及其導師印順長老(1906–2005)而設立,旨在促進相關主題的佛學研究。

 

按此下載海報

 

 

 

 

 

 

 

 

 

 

 

 

 

 

 

原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