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亞洲宗教跨地域與跨文化的互鑒與共融

佛教與亞洲宗教跨地域與跨文化的互鑒與共融

國際研討會

“佛教與亞洲宗教跨地域與跨文化的互鑒與共融”啓事

2024年8月17—18日

浙江大學,杭州

 

現場參會註冊(報名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1日23:59)

 

本次研討會由浙江大學佛教文明研究中心與旭日全球佛教學術研究網路主辦,擬於2024年8月17—18日舉行(8月16日報到,8月18日晚或8月19日離會)。誠祈各界學者賜稿!

佛教在亞洲的興起與傳播,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它不但是宗教信仰跨地域、跨國界的傳入與傳出、政治意識形態的衝突與融合,也帶來了幾乎全面的知識和觀念的革新:地理知識、宇宙觀、生命輪回、語言系統、新的藝術形式、風俗習慣、城市景觀,以及佛教與各國本土宗教的碰撞與融合等等。這種文化融合和再造,是高度發達的知識和信仰體系之間的磨合。僅僅從城市空間的角度看,佛教興起之前的中國城市,基本上分為“官”“民”兩種空間,國家祭祀的禮儀空間老百姓是進不去的。佛教出現之後,在官—民的結構之外,提供了雙方都可以去的近乎公共空間的場域;城市空間在世俗空間之外,也出現了宗教(神聖)空間。從《洛陽伽藍記》中,我們可以生動地讀出這種變化帶來的城市活力。這既體現了印歐宗教的若干原初特徵,又體現跨文化的宗教互動給特定社會所帶來的全面變化。

中古以降,宗教的跨國傳遞成為了洲際與國際間文化傳播與融合的重要載體與內在形式,這其中佛教是其代表之一。佛教從恆河流域起源,在菩薩精神感召下,穿越流沙巨海,遍及中亞、東亞、東南亞,至今仍是東亞等地信仰世界的核心。以佛教為機制,亞洲文明在中國的漢唐之際,實現了一次類似“全球化”的文明交流互鑒,深刻地重塑了東亞世界。漢唐間中土和南亞、中亞、東南亞的文明互動,主要通過佛教完成。絲綢之路上往返的高僧們,包括法顯、玄奘、那連提黎耶舍等,推動著中土和域外文明的交流,使中國逐漸成為新的佛教世界中心。而佛光往東,也灑在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上,成為此後一千多年東亞文明交流史的重要內容。空海、鑒真在這樣的文明交流史脈絡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南亞和東南亞的佛教,通過海洋與中土之間也存在緊密的關係,成為亞洲文明史的一部分。中晚唐藏傳佛教的興起與傳播,推動了亞洲內陸歷史的進展。與此類似,儒教、道教、伊斯蘭教、祆教、摩尼教與景教等,也都在跨境文化傳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為了揭示佛教以及各類其他宗教在亞洲文明交流互鑒中的角色和意義,更好地理解文明間交流互鑒的機制和邏輯,以及亞洲各文明尤其是中國文明本身演進的脈絡,本次研討會所涉及課題包括但並不限於以下幾類:

  • 佛教與絲綢之路;
  • 佛教與海上絲綢之路;
  • 犍陀羅與中國文明之關係;
  • 東亞中日韓佛教交流史;
  • 宗教與亞洲各文明的交流互鑒;
  • 亞洲宗教間的跨地域與跨文化互動;
  • 宗教跨界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視野;

提倡運用新材料、新方法,開拓新領域。鼓勵跨學科研究,推動歷史、信仰、藝術綜合研究。

本次會議組委會歡迎任何與佛教及亞洲宗教跨地域、跨文化主題研究之投稿。與會之相關費用,包括會議期間食宿費用,將由會議組織方承擔。會議組織方也將視資金之寬裕度,為有需要之與會成員提供部分旅費津貼。本次會議論文將由期刊《亞洲文明史研究》以專欄形式刊登,給作者支付論文定稿費(不再另行支付稿費)。研討會後,交修正稿後支付。請將論文研究計畫與個人簡歷於2024年4月15日前電郵至 glorisun.network@ubc.ca. 有把握在2024年8月初前完成論文初稿、並在2024年11月底前完成論文定稿的學者,歡迎申請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