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全球史与全球化视阈下佛教中国化问题国际研讨会》

征稿启事:《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全球史与全球化视阈下佛教中国化问题国际研讨会》

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

全球史与全球化视阈下佛教中国化问题国际研讨会

(山西忻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2020年6月6-8日)

现向各界学者诚挚征稿! 本次研讨会由五台山东方佛教文化研究院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拔地入云”研究项目 (www.frogbear.org) 协办,山西忻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此次研讨会将于2020年6月6日至8日于五台山举行。

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佛教自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内地之时,正值东亚与中亚、南亚地区打开沟通桥梁之始。汉帝国的国力延伸到了中亚腹地,遂使文明间的孔道洞开,不同文化要素由此激荡、碰撞,而佛教则不过是这个文化交换的历史性格局中的一环。

这种纯然异质的文明形式,在此后经历了漫长的适应与交融,至公元七世纪以后方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华夏文化特色的汉传佛教传统。并且,汉传佛教还就此向周边整个东亚与部分东南亚国家辐射开来,成就了与汉字文化圈相呼应的汉传佛教文化圈,在全球文明史的大背景之下,这一宏大的宗教与文化模式转换就具备了超越单一文明类型的深远意义。

从历史与全球史的大背景来看,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或者说是印度文化中部分因素在华夏文化内改造与适应的过程,可以从思想、信仰与制度等数个层面来加以简析。佛教这种来自南亚的宗教信仰模式,自传入中土以来,印度起源的、以缘起论、四圣谛、中道观以及戒、定、慧三学为核心的佛教基本教义就并未发生多少变化。然而,对于经典的论释则可能会有天差地别的不同。除早期以本土概念来匹配印度佛教名相的“格义”之学外,即使是在对印度佛教教义思想深入了解之后,也依然无法阻挡中国义学僧人将印度佛教思想概念逐步纳入中土思想体系之内的巨大内在驱动力。这其中中国本土思想之中的儒学与老庄之学都以某种方式渗透到了汉传佛教思想之中。中土义学高僧往往身兼多重文化身份,这样中印两大文化就在这种长时间的历史碰撞之中,慢慢融合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教义。除此之外,即使面对纯正的印度佛教经典,除了从东汉末开始的长达一千余年的漫长译经过程之外,中土的佛教徒不但参与译经、解经,同时也会自撰佛经并留下了大量佛教教义、典章制度与历史性撰述。与藏传佛教的甘珠尔、丹珠尔之中主要皆为译经不同,汉传佛教大藏经中则有巨大比例的中土撰述。因此,漫长的中国佛教文献集成史,其实也是一个佛教中国化的同步过程。

就信仰层面而言,中国佛教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在民间,佛教徒自然不乐于诉诸各种高深的教义教理,而会乞灵于各种方术神圣,因此中土的黄老神仙之术与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就会以某种方式与印度佛教交融,并在社会的中底层发生各种奇妙的演变。与此同时,中国佛教信仰之中佛、菩萨崇拜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三世诸佛与四大菩萨的崇信等最为重要。自唐之后,菩萨信仰不但逐渐获得了各种佛教思想理论与宗派组织上的依托,而且与山岳信仰合流,形成了中国的佛教名山崇拜系统。不但中国自己的佛教徒趋之若鹜,而且吸引了大量来自东亚、东南亚甚至南亚佛教母国的信徒朝圣。在这种转变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佛教的重心已然由印度转移到了中国。

就制度层面,佛教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适应过程。中国本土宗教之中本来并不存在印度佛教的居住于僧院之中的出家专职教士制度。大约在刘宋时期,随着广律的相继引介翻译,印度的佛教制度就渐次在中土获得了移植。但同时,双方之间因为社会环境以及宗教世俗力量对比的差异就导致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长期制度性冲突。比如无论是踞食与坐食、用筷与用手抟食、跪拜君亲与否,乃至与僧人刷牙、洗手、如厕等日常行仪相关的繁琐程序,都会产生出一系列问题,而这些就是中印两国悬殊环境差异的反映。然而,虽然有过不断的论诤与反复,但本土化的趋势随着时间必然占据上风,直至禅宗甚至出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传统,而这也与原始佛教的耕作戒就有了巨大的分野。但无论如何,历史告诉我们,佛教的中土化、中国化都是无法阻挡的时代大趋势与历史进程。

佛教之所以在中国顺利生根发芽,并且在七世纪之后以中国为核心再向周边辐射开来,就是因为在印度佛教与中土文化之间有着相互的吸引与作用,并且前者逐渐适应了本地的思想、文化与制度,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中国化特点的佛教形式。

时至今日,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并将之放在全球史的宏观角度来加以重新审视,其原因并非仅仅只是出自学术层面上的考量,我们同时也更着眼于通过吸取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来在当今全球化受到逆转之时,严肃地讨论“印度佛教中华化”这一全球化进程之中的重要文化事件。因此,本次研讨会的课题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种:

o        佛教中国化与汉传佛教思想研究;

o        佛教中国化与佛教名山信仰研究;

o        佛教中国化与菩萨信仰研究;

o        佛教中国化与佛教制度、佛教制度史研究;

o        佛教中国化与佛教宗派的形成研究;

o        全球史视野之下的佛教中国化问题讨论;

o        佛教中国化与重要佛教历史人物研究;

o        佛教中国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研究。

会议组委会欢迎任何从全球史视角范围内的佛教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投稿。与会的相关费用,包括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将由会议组织方承担。会议组织方也将视资金的宽裕度,为有需要的与会成员提供部分旅费津贴。请将论文研究计划与个人简历于2020年2月1日前电邮至frogbear.project@ubc.ca

研讨会英文卷论文集将收录英文著述的论文以及数篇非英文论文的英文翻译;中文卷论文集将择期尽快出版,除将收录对中国国内研究同仁有所裨益的英文论文外,还将收录全部非中文论文的汉译版本。2020年5月10日前有把握完成论文初稿,并在2020年年底前能够完成出版水准论文的学者,欢迎申请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