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Glorisun International Intensive Program on Buddhism, hosted by Harvard FAS CAMLab – Junfu Wong’s Report

Click here to return to the main conference page

Click here to return to the student report page

 

旭日国际佛学网络哈佛大学暑期密集型菁英班全程回顾

 

黄君榑

剑桥大学

 

2021年8月4日至25日,旭日国际佛学网络哈佛大学暑期密集型菁英班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圆满举办。是次项目得到旭日国际佛学网络的慷慨支持,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拔地入云:佛教与东亚宗教」 (FROGBEAR) 项目的计划统筹下,由哈佛大学主力承办。菁英班面向全球招选优秀青年学子,力求为对佛学研究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子构建一个跨文化视野与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并以此培养从事佛学研究的卓越人才。

不过与以往几届不同的是,是次菁英班采取了完全线上授课方式,无疑为在全球疫情下的一次巨大成功。学员来自全球各地三十四所高校,除了全职学子外,亦有数位学问僧尼与在职学生,均秉相同的求学问道之心,齐聚在线上参与为期二十二日的密集研修班。

学员遍布世界各地,身处截然不同的时区,但在菁英班的号召下于4日的指定时间同时登入系统,参与开幕式。开幕式上,是次菁英班的主办方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先为参与者介绍了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并欢迎众学员的到来。之后则由统筹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陈金华教授,介绍此项目的理念与初衷,并交代了今年菁英班的日程与内容。陈金华教授首先诚挚感谢了旭日慈善基金会及其创始人杨钊先生的慷慨支持,并感谢了北京大学湛如法师/教授对整个佛学网络的关怀与领导;之后,他激励学员们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潜心学习。接着,一众学员第一次向大家介绍自己,并正式为历时将近整个八月的菁英班拉开序幕。

 

专题授课

专题授课与学术讲座构成了菁英班的核心部分。先由主办方之一的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 (Eugene Wang) 就敦煌洞窟中所示之观音经变壁画,讨论该地民众群体如何对经文内容进行重新解读与重新排序,并由此实现创造了自身的佛教世界体系。耶鲁大学的葛利尹教授 (Eric Greene) 则带领学子阅读早期中国佛教中的禅经与观经,讨论了禅的观念,并呈现此一观念如何在禅宗形成初期发展并转变,并揭示了修禅实践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陈金华教授 (Jinhua Chen) 引导学生从何谓宗教,去思考宗教作为一种网络体系的内核,并由此引申探索了早期中国各寺院间的关系,解读了由寺院与邑义所组成的网络体系。牛津大学的乌瑞珂教授 (Ulrike Roesler) 详实地介绍了藏传佛教典籍的传承与书写体系,讲述了书籍在密藏系统中是如何与政治相互结合而构成一套独有的神圣解读。剑桥大学的高奕睿教授 (Imre Galambos) 从敦煌写本入手以小见大,讨论了藏汉写本在敦煌诸文化群体之间是如何被应用的,并通过实际例子,解读了不同写本装帧方式与物质形态背后的文化含义。汉堡大学的田海教授 (Barend ter Haar) 则从民众的角度,引领学生思考佛教一词在历史中不同群体间的解读与定义的差异,并通过分析白莲教等群体的实际例子,揭示了民众群体在佛教发展脉络中的重要性。

上排:汪悦进教授(Eugene Wang)、葛利尹教授(Eric Greene)、陈金华教授(Jinhua Chen)
下排:乌瑞珂教授(Ulrike Roesler)、高奕睿教授(Imre Galambos)、田海教授(Barend ter Haar)

学术讲座

专题授课之外还有三场精采的主题讲座,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的柏岗教授 (Paul Copp) 从物质宗教角度,讨论了在敦煌等地所见的佛教印章如何同时具备实际与符合功能,并着重展现了其与海印三昧等宗教实践行为的关联。南加州大学的梅璐宜教授 (Lori Meeks) 则为学子详细介绍了中古至早期日本佛教讲道所用的文本体裁,解释了民众群体与女性群体是如何接触并研习与使用相关文本的,并通过具体例子探讨了女性如何能由此最终获得救赎。澳门大学的贾晋华教授 (Jinhua Jia) 为学子广泛介绍了古典禅研究的多个面向,并通过对多部禅经文本的细读,分析了部分禅经可能的成型年代,解释了公案传统在禅宗脉络中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柏岗教授(Paul Copp)、梅璐宜教授(Lori Meeks)、贾晋华教授(Jinhua Jia)

 

多场授课与讲座涉及范围极广,均为主讲人多年研究之精粹所在,为学子们提供了崭新开阔的视野,使其能学习到前辈学者独到的研究方法与问题意识,打开自身学科的壁垒,并将吸收的新知融汇在自身的知识谱系中,可谓获益良多。

 

青年学者论坛

承继菁英班的学术传统,是次活动亦包含了让菁英班部分学子得以展现自己的青年学者论坛。收纳的论文共计十三篇,分作三个主题进行讲演。每位学子均把握宝贵的十分钟,就自己深耕数年的方向进行详实汇报,引发了热烈讨论。会方特别邀请了剑桥大学的高奕睿教授、汉堡大学的田海教授、哈佛大学的汪悦进教授分别担任三场主题分会的评议人。几位学者不仅给予发表人宝贵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更分享了自身对相关课题的看法,并指出了未来可继续探索的方向。学子们与一众评议老师在问答环节,得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并在思想交汇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研究可能。学生论坛也给予志趣相投或领域相近的学子们一次相互交流认识的机会,并借此建立未来更多的合作可能。

 

专题会议:东亚佛教与世界营造

当菁英班进展过半,便迎来了会方安排的一场为时三天的专题会议。会议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东亚佛教与世界营造的主题进行汇报。学子参与其中,了解到相关课题最前沿创新的研究,并通过讨论与提问环节与佛教学界一众领军人物交流学习,无疑为一次获益良多的体验,更可借此换个环境继续吸收新知。 (详情请见“研讨会︱东亚佛教与世界营造”报告)

 

休闲茶会

繁忙的授课与讲座之间,会方特别安排了一天让学子可与六位课程导师聊天。学员们皆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茶会中向导师们介绍自己,并积极分享了自己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积攒下来的疑问,询问一些课程内容以外的问题。除此之外,学员们因为疫情无法亲赴哈佛相聚结识,会方便特意安排了两场小茶会,好让学子能短暂离开繁忙的课程生活,并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享受随意漫谈交流的相聚时光,互相认识并建立新的友谊。

 

闭幕仪式

将近一个月的相处,使得每位学员在闭幕式上皆感触良多。参与教学的六位教授皆透过视讯表达了对项目的赞许与对学员的肯定。之后轮到五位在菁英班中表现积极的学生代表发表感言,分别为佩鲁贾大学的司玛窦 (Matteo Sgorbati)、芝加哥大学的柏艾嘉 (Alia Goehr)、闽南佛学院的释万静 (Ven. Wanjing)、哈佛大学的王映雪 (Wang Yingxue) 与剑桥大学的黄君榑 (Junfu Wong)。除了感谢项目主办方的精心安排外,他们更衷心感激各位主讲导师的倾囊相授、度人金针。是次菁英班带给学子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它所创造的一个突破学科与跨越地域的网络与舞台。学子们只需安坐家中,便可透过网络聆听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学府著名教授的课程,更可藉由论文汇报或讨论提问等诸多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并与教授达成联系。无论在何种层面而言,是次菁英班都绝对称得上是一次无比珍贵且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受疫情影响的时代更是如此。

上排:司玛窦(Matteo Sgorbati)、柏艾嘉(Alia Goehr)、释万静(Ven. Wanjing)
下排:王映雪(Wang Yingxue)、黄君榑(Junfu Wong)

之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Yipaer Aierken为与会者演奏小提琴曲目。闭幕式的最后,特邀的两位与会学问僧——Ven. Cetovimutti (芝加哥大学) 以及 Ven. Ngawang Jungney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为学子和导师祈求安康丰饶,并为仍处于疫情笼罩的世界祈求早日回归正常,无人再需受病痛苦难影响。闭幕式最终在陈金华教授与汪悦进教授作总结陈词后完满结束。

上排:Yipaer Aierken
中排:Ven. Cetovimutti
下排:Ven. Ngawang Jungney

 

学员们纵然未能亲身见面,可在连日来的交流互动中所留下的真挚友情,却是无价且温暖的宝物。缘分万千,今年的菁英班无疑是又一次的有缘相聚,并为更多未来可期的佛缘腾出空间。

哈佛大学菁英班师生结业典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