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的成立与传译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

佛教典籍的成立与传译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

 

佛教典籍的成立与传译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
第六届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论坛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8月11-15日)

 

现向各界学者诚挚征稿!

本次研讨会由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五台山东方佛教文化研究院主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拔地入云”计划(www.frogbear.org)与清华大学伦理与宗教研究院协办,山西忻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此次研讨会将于2024年8月11日(抵达)至15日(赋归)于五台山举行。

佛陀涅槃之际,弟子立意结集“合诵”共同认可佛陀教典。此后多次结集,使得原本散乱的藏经文献以权威的形式得以流布。然而,印度早期不重书面,好尚口耳相传。近年考古所证,最古老的佛教经典为公元前2-1世纪,书写在桦树皮上的犍陀罗语佛经。巴利文献至公元前1世纪书面写定。此后至公元4-5世纪,经历从口头向写本过渡的时期,至5世纪始正式进入了写本时代。

现印度次大陆、中亚与东南亚都存有数量可观的佛教写本,语言各异,载体不同,贝叶、桦树皮、皮革、竹木、纸等皆有留存。在中国汉地佛典早期也是以写本为主,作为主要佛教典籍形式一直流行到出现雕版印刷术为止。写本佛经依然可从敦煌、吐鲁番藏品中得其一斑。至北宋,在佛教推动下,雕版印刷术已然大行其道,但写本一切经与零星写经在中国还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在此后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雕版大藏经就成为了中国佛经流通的主要形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的写本一切经则保留了更长时间,保留下一些写本时代独有的珍贵典籍。

由于佛教随方译语的传教惯例,使得佛教经典的语言极其多样。故而从最早期种类繁多的印度俗语,到公元后的佛教混合梵语,再到标准梵语。传到中亚后出现了大夏、粟特、吐火罗、回鹘等十几种语言与二十多种文字为载体的佛教文献。这还不包括被翻译成的汉、藏、蒙、满等重要语言的大量佛教典籍。因此佛经的不同译本,又产生了翻译精确性、译经目录、经典鉴别、断代与疑伪经等问题,让佛教典籍研究更趋复杂。

所有这些与佛教经典成立、翻译、流布相关的问题需要国际佛教学界同仁的共同探索与研究。因此,本次研讨会的课题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数种:

  1. 佛教典籍的口传与书写;
  2. 佛教文献历次结集的历史与现实;
  3. 印度佛教碑铭文献;
  4. 南亚与中亚佛教写本;
  5. 汉语写本一切经与印本大藏经;
  6. 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典籍与文献;
  7. 藏文、蒙古文与满文大藏经;
  8. 佛教经典的视觉化表现与流变;
  9. 佛教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从南亚到东亚;
  10. 佛教的典籍生成与疑伪经;
  11. 佛教典籍的产生、书写与崇拜:仪式与信仰;
  12. 佛教典籍的成立与传译:思想史的维度。

 

本次会议组委会欢迎任何与佛教典籍的成立与传译相关主题研究之投稿。与会之相关费用,包括会议期间食宿费用,将由会议组织方承担。会议组织方也将视资金之宽裕度,为有需要之与会成员提供部分旅费津贴。有把握在2024年7月21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在2024年11月底前完成论文定稿的学者,欢迎申请与会。有意参会者,请于2024年4月15日前将参会论文摘要与最新学术简历投掷到:frogbear.project@ubc.ca

本研讨会是作为我们项目的佛学菁英班的一部分而举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