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新锐学者、拔地入云项目参与者李巍博士学术论文屡获肯定

雏凤清于老凤声:新锐学者、拔地入云项目参与者李巍博士学术论文屡获肯定

近期,河南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名单,其中河南大学青年学者李巍凭借论文《佛教实践与密教仪式》荣获三等奖。本文最初发表于宗教学权威刊物《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8期,随后繁体版于《华林国际佛学期刊》发表,其英文版收录于《瞻彼淇奥:筱原亨一先生杖朝之年颂寿集》(A Forest of Knowledge: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Texts and Images in Celebration of Professor Koichi Shinohara’s Eightieth Birthday , edited by Jinhua Chen. Singapore: World Scholastic, 2022: xxiii-lvix)。

该论文以华林佛学译丛最新汉译版《佛教实践的叙事——汉语经藏编纂和翻译作品研究》和《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密教仪式衍变研究》为基本线索,结合筱原先生重要相关论文讨论其多元立体的僧传研究,他不仅注重僧传材料的来源,僧人传记的基本性质,继而关注僧传中的神异故事和物质文化,后期研究则转向密教仪轨的衍变。他立足僧传,打通了汉译佛典编纂的诸多面向,用惊人的学养为密教仪轨研究打开了新的可能。整体而言,作者认为筱原亨一具有扎实的文献基础,善于找到文献内部的矛盾和缝隙之处,从而打开解读佛教文献的新天地,在研究僧传时,关注的不仅是不同时期僧传写作的共同点,如材料来源、修辞性结构性的内容,但是一切都基于这些共用某类结构或者原始材料的文本却有着细微的差异,这种细微的差异往往是编纂者的用心之处,也是筱原先生讨论问题的重中之重,作者为我们还原了彼此关联却又有不同发展逻辑的文本生成语境。文本呈现了丰富而不凌乱的阅读体验。他时刻关注不同层次的观想概念:作为观想诸佛幻象的观想,观想者的观想实践,复杂的观想仪式中的观想等内容彼此关联却井井有条,成为揭示文本内部差异和论说空间的关键所在。之所以对这些反复且彼此纠缠的概念有着高超的驾驭能力,在纷繁的材料之中找到讨论核心学术命题的言说路径,是因为筱原先生往往从更宏观的角度切入具体的问题。不仅体现在他精准的选取材料并深入分析其内在逻辑,更重要的是他自觉打通不同领域的对话。这些问题本身引导著作者走向东亚佛教研究更深广的论域。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筱原先生立足僧传研究和密教仪轨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东亚研究汉译佛典文题的诸多领域,用广博的视野和精巧的论述为中古中国佛教研究留下了气象开阔的一片天地。

青年学者李巍2020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于河南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等核心课程,他长期关注中国文学和佛教的复杂关系。近年来于Religions ,《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少林学辑刊(第二辑)》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翻译著作《佛教修行的叙述:汉传佛典的编辑与翻译研究》(第一译者)。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一项,陕西师范大学国际长安学译丛项目一项。近年来,李巍曾两次参加“拔地入云,造端倡始:佛教与东亚宗教”研究项目(Frogbear)暑期菁英班,他表示从中收获颇多,紧张扎实的课程提供了最新的学科前沿问题,不同背景的青年学者相互交流也带来了新的学术灵感。李巍也深度参与到Frogbear相关项目的工作。

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阔学科的研究平台是Frogbear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关注青年学者,鼓励新生力量也是Frogbear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我们希望提供更多元优质的项目和服务,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洲文化研究带来新的活力。